党委组织部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员热议2023年全国两会关于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工作部署

上传时间:2023-03-30阅读次数:次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顺利闭幕。《政府工作报告》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里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员立足自身专业特点,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新能源体系开展热议。

畅江鹏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

通过学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能源方面的内容,我深受启发和鼓舞。作为新时代能源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科研内容紧扣我国新型能源体系,锂离子二次电池储能技术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低成本、无污染是我们考虑的目标之一,作为研究生党员,我希望能够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希望我的科研成果能够与社会紧密结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谌晨辉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主席

“双碳”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双碳”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在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的前提下,怎么实现“双碳”目标,是我们作为能源领域研究人员该关心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启示我们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应循序渐进。我所研究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是建筑节能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每年有三成左右的总能耗为建筑能耗,因此如何把控建筑环境的系统优化也是一项有益的工作。要做好“双碳”工作,必须着眼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主导节能减排,这与我国发展道路紧密相连,也是我们做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青年研究生的责任与使命。

夏泰然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 校优秀研究生会干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使我深有感触。我的研究方向是太阳能电池的辐射降温,通过被动辐射传热的方式来降低电池温度,避免了使用电能驱动散热设备,这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碳排放。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党员,我希望我的理论研究成果能早日变为现实,为节能减排贡献绵薄之力。

何冬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党建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作为一名能源动力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应当扎实打好专业基础,献身科研,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在党的领导下以专业知识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袁旺胜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助理

两会的胜利召开是新起点、新开局,带来了人民美好生活发展的新气象。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立足当下,踏浪前行,将实验室的科研产出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科研应用化水平,推动储能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新型储能体系与智能电网的实践应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贡献南工大力量。

陈国飞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研2202班长

回望新时代十年,从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再到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发展的重要部署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新时代十年能源转型发展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能源结构、能源布局、能源形态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姚瑶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研2002团支书 万博手机版官网登录网页 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作为一名能源动力专业的学生,我不禁对自己所研究的储能电站相关课题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在当前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有必要使用新的储能系统来维持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高效运行,最终实现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储能电站的建设可用于削峰填谷,提高供电可靠性。新储能技术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推动了储能电站行业的快速发展。从根源上提升储能电池的散热能力,有利于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在研究生期间学习到的储能相关的知识能够被应用到未来工作中,能服务社会,能将所学用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作为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的作为。

高飞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研2001团支书 时钧奖学金获得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这与我国“双碳”目标所倡导的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方式式有关。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为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储能方案,电化学储能成为储能行业中最主要的增长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担当。处于时代的潮流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的“双碳”战略贡献一份力量。在研究生期间,我所研究的课题属于新能源领域,致力于寻找一种更加简单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更快,更大规模的电能储存。这与国家大力推进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生逢其时,在感受到幸运的同时,有压力,更有动力。在研究过程中应该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将创新放在首位,结合实际,不断突破。努力在自身领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超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研2002班长 校优秀学生干部

在学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深感国家在推进绿色发展和节能降碳方面的决心和动力。作为一名热能工程方向的研究生,也参与过多项与余热回收相关的项目,了解电力行业正向清洁低碳逐步转型,企业对于环保治理和低碳减排也做了很大努力。作为研究生党员,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切实转化为真正有益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环保的深入实践,积极响应国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召。

林云浩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研究生 校三好研究生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而在高质量新发展阶段,“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新型清洁能源体系”势在必行。作为能源专业的研究生党员,我们要永葆一颗求真务实的初心,无论是继续科研探索,还是就业奉献,都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推进我国清洁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作者:杨世君,王洪洲;单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审核:戴宏)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