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统战理论> 正文

改善投资环境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 添加时间: 2012-12-14
  • 发布:

投资环境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影响投资的各种客观因素的综合系统。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增强区域内部的凝聚力,激励经济主体创业,扩大对区域外投资者和资源的吸引力,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和巨大的无形资产。
  对西部投资环境的研究,能唤起更多的人关心西部投资环境的建设。创建良好的西部投资环境,可以使西部大开发不断得到深入发展。
  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投资硬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又包括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如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通讯、能源供应和生活条件等。在投资充足的条件下,投资硬环境是可以在短期内得到优化的。
  投资软环境是指影响、决定投资者进入并取得预期收益的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政策环境、政务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利用外资环境等构成。投资软环境在短期内是难以优化的。
  长期以来,中国西部投资明显落后于东部,并呈现政府投资多、民间投资少的现象。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国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的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环保、林业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大改善了西部地区的投资硬环境。一些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了缓解,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正在形成。特别是青藏铁路、西电东输、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大工程”的相继开工和陆续建成,对国民经济和西部投资环境的改善具有深远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就是不断投资的过程,而且需要大量的、多种方式的投资,同时也是不断改善西部投资环境的过程。
  投资硬环境的改善需要加大与坚持投入
  西部投资生态环境是投资者选择投资的基本前提。我国西部地区地处长江、黄河的上游,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生态系统平衡的枢纽。同时,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有的在自然退化,有的则遭到人为的破坏。要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就要了解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了解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客观地认识和分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对投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下,生态环境成为投资者的首选条件之一。西部大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先。应树立全民保护意识,坚持退耕还林和退耕休牧还草,坚持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和管理,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建立科学管理体制,依法进行管理。
  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由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构成。在西部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中,交通是最为基础的设施,它是西部与内地及西部各地区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西部地区现代交通运输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行为。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是为了适应汽车、火车、飞机等机械运输需要而进行的线路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得到很大发展,其中公路建设发展很快,铁路建设有较大发展,航空运输发展更快,水上运输不断得到开发,油、气等管道运输也有很大发展,初步建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在西部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中,城市基础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性基础设施系统的核心和枢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对投资者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西部各省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并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城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合理等。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的实际,确定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不断改善西部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
  西部具有与周边国家进行经贸往来的区位优势,又有吸引外商投资的广阔市场。自古以来,西部就是我国同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部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广阔市场。目前,西部对外经济贸易或利用外资有着许多局限性,如生态环境差、交通不便、周边国家经济普遍落后、距离发达国家较远、软环境差等,限制了对外经济贸易或利用外资的发展,形成了长期以来实际吸收外资较少、实际吸收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很小的特点。为加大西部开发力度就要明确引导外商投资的方向,创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条件,促进外资鼓励行业的发展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努力营造一个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
  投资软环境的改善需要重视与长期关注
  投资的政策环境是投资者考虑投资的基本前提之一。良好的政策环境不但可以吸引投资者,而且可以使投资创业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利润。对投资政策环境的研究,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人们的工作习惯和思想观念上,深受行政命令的影响,很多人习惯于接受上级的组织、领导或指挥。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政策手段,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的实际和要求,适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可以为西部大开发的实践提供指导。当前,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正逐步完善。西部各省区也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一些鼓励外省区来投资的政策或措施。政策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利益分配的确认或调整,因此政策制定者,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政策的制定中必须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西部投资政策的研究,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巩固,务必权衡利弊。
  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行政执行。政务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环境是由政务工作中的软、硬条件和相互作用构成的。没有相应的现代政务设施,单凭服务态度的改善,其效果是有限的。同样,有了现代政务设施,行政能力和服务态度跟不上,其效果也发挥不出来。政务是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的,要改善政务环境,就得转变政府的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政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因此,政务环境具有政府形象和服务为本的特点。目前,我国政务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缺位和在中观及微观操作上的越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各级政府的现有职能有关。
  融资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中也很重要。融资是货币资金需求者筹集和取得资金的行为和过程,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环节。融资以筹资为前提,筹资主要是对取得资本的筹划,通过对筹划的实施,将资本筹集到手,因此融资是筹资的结果。在西部大开发中,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遇到的最大、最普遍的问题,它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使融资渠道多元化。可以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和直接融资等。
  市场环境是在西部投资中影响最普遍的因素之一。在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也出现了许多特点,如:潜在市场广阔,有待发展;市场主体中的居民由不同民族构成,决定了西部地区的消费品具有民族特色;市场主体中的工业企业生产条件差、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直接投入市场的初级产品多、价格低、经济效益差;地处边远,运输成本高,影响商品的流通,限制了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等。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投资者在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既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能从宏观政策中得到实惠,促进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
  法制环境由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检查、监督等方面构成。与行政手段相比,法律可以避免因政策性变化造成的短期行为等不良后果,有利于保持稳定性、连续性、规范性。在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中,重视对法律法规的研究、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西部是民族自治地方最集中的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规范,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建设中,要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随着西部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要充分认识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发展中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并遵循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中的法制建设原则;同时要加强对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司法监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
  人文环境由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构成。西部地区人文环境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差异性、脆弱性等特征,应当予以充分认识。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吸引投资者投资的基础。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促使投资者立志创业,吸引投资者安居乐业。当前,西部地区的人文环境对投资者有着许多的制约因素,应当充分认识和研究,并努力创造条件加以改善。对西部地区人文环境的改善,必须紧紧围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进行,其中,要以人的观念更新为先导,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只有人文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才能形成吸引投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投资的氛围。
  总之,对西部投资环境的研究,能唤起更多的人关心西部投资环境的建设。在西部投资硬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的同时,要不断促进软环境的改善。只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就能创建良好的西部投资环境,使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作者:杨聪)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