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次数:
- 发布时间:2014-04-09
为进一步营造热爱学术、钻研学术的良好学术氛围,本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决定举办校第十三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希望学校广大同学积极行动起来,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本次竞赛活动中来。
一、竞赛内容
参加竞赛的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参赛作品应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有机械与控制类(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类(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数理类(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生命科学类(包括生物、农药、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能源化工类(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类等。其中学术论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小,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二、参赛对象
凡我校在籍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三、竞赛规则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应注重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和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要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应用价值。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需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
3、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作品、往届参赛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内。
4、所有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学校学籍管理和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5、作品申报书一式三份(按要求打印,同时附150—200字作品简介电子版)。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附有作品说明书,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以及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并准备有关实物或模型,交各学院审核后统一申报参赛。
注:第九届本科生学术科技论坛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原则上必须申报。
四、竞赛流程
1、有意向参加竞赛的学生个人或集体需在2014年5月4日前向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办)上报参赛课题。
2、上报参赛课题的学生个人或集体需在2014年5月20日前将作品申报书交至学办,由学办审核后统一申报参赛。
3、作品初赛阶段(2014年6月1日至6月10日)
校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确定参加复赛的作品
(四)复赛和参展准备阶段(2014年6月11日至9月30日)
1、进入复赛的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参赛个人和集体与学院一起按要求做好参展准备工作。
(五) 公开展示和复赛阶段(2014年10月15日至10月31日)
1、10月20—31日举行“万博体育bet 第十三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参赛作品展”。期间评委会组织公开问辩。
2、确定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
(六)终审决赛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
1、进入终审决赛的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12月10日前参赛者递交终审决赛作品。
3、2014年12月31日前评委会评选获奖作品。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类作者作品原则上分类评奖。
4、确定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的候选作品。
(七) 候选作品完善提高阶段(2015年1月至4月)
1、相关作者对作品进行最后修改完善。
2、按规定向省级组委会和全国组委会报送参赛作品。
五、竞赛奖励
1、个人奖:按参赛作品类别设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其中
特等奖:决赛作品的6%,奖励1000元
一等奖:决赛作品的12%,奖励800元
二等奖:决赛作品的30%,奖励500元
三等奖:决赛作品的52%,奖励200元
其它进入复赛但没有进入决赛的作品,给予优胜奖,发给荣誉证书。
本科生另按照《万博体育bet 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奖励相应学分。
万博体育bet 食品与轻工学院
2014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