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应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黄亮亮副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陈毓秋老师于弘毅楼三楼中庭报告厅,分别作题为“Water/Solid Interaction: Insights from Molecular Simulations”、“AI-assisted property modeling, solvent tailoring, proces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的报告。本次报告由朱家华教授主持,相关研究领域的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黄亮亮老师的报告深入探讨了水和固体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固体表面对相邻水层结构的影响。黄亮亮老师利用前沿方法的协同作用,包括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蒙特卡罗计算,从调控界面润湿性、过氧化氢的产生机理、基于锆的 MOF NU-1000 中的水动力学三个例子概括了对水结构在分子水平的深刻理解。
陈毓秋老师主要就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性建模、溶剂分子设计、工艺设计优化中的应用而展开。主要关注点在于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模型在溶剂、工艺设计和优化中的计算效率及可集成性。报告凸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上述应用中的巨大潜力。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源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了其可扩展性。针对这些问题,陈老师提出了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两位学者的工作报告精彩纷呈,对师生了解人工智能应用及水-固体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很大的启迪。丰富的学术内容也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热烈反响与踊跃讨论。老师和同学们就机器学习工艺优化、数据集、质子通道、晶面亲疏水现象等问题与黄亮亮老师、陈毓秋老师进行讨论,形成了良好互动,现场学术氛围浓烈。
附报告人简介:
黄亮亮,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可持续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系副教授。2012年5月毕业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化工系,师从国际热力学与分子模拟权威Keith Gubbins院士,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14年8月起在美国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开始独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表界面与纳米多孔材料用于吸附、扩散和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研究项目获得美国能源部,交通部,国防部,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在Langmuir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
陈毓秋,美国特拉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2020年10月毕业于丹麦技术大学,师从Rafiqul Gani教授(丹麦科学院院士),Georgios M. Kontogeorgis教授(丹麦科学院院士), John M. Woodley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丹麦科学院院士),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在丹麦期间主要从事物性模型开发,溶剂分子设计,过程集成设计与优化。曾获得欧洲化学工程协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优秀博士论文奖。2023年5月起在美国特拉华大学与Marianthi G. Ierapetritou教授,Dionisios G. Vlachos教授和Raul F. Lobo教授合作从事生物质转化技术工业化放大可行性研究工作。在AIChE J.和Chem. Eng. Sci.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