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20年度省科协调研课题的通知

  • 文章作者:
  • 发布账号:朱丹
  • 发布时间:2020-03-12
  • 浏览次数:

各学部(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

新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省科协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团结和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积极建

言献策,省科协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形成《2020年江苏省科协调研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现予公布并接

受公开申报。

一、申报资格条件

1. 申报单位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较强研究实力,能够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我省各级科协组织以及在苏的高

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2. 课题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学术造诣,能够担负课题研究的实际指导、组织和撰写工作,能够组建胜任研究任

务的团队,且团队成员应当具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基础。

3. 不接受个人直接申报。

二、课题申报确定方式

1. 省科协调研课题实行网上申报。请各位课题申报负责人在江苏公众科技网(https://120de58e6d35a9db6127ef6a86755c16.vpn.njtech.edu.cn)首页上方点击进入“科技智库”栏目,点击进入下方“调研课题申报”平台,下载并完整填写《江苏省科协调研课题申报书》(也可直接下载本通知的附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后,将word文件和盖章PDF文件电子版报送至kxsw@njtech.edu.cn,文件名命名为“申报单位+负责人+课题名称”。

2. 省科协调研宣传部对申报单位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后,组织课题评审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择优确定承担单位,并在江苏公众科技网公示评审结果。

3. 截止日期: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3月28日,学校汇总后统一报送省科协(省科协不接受个人材料上报),逾期不再受理。

三、加盖公章说明

由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请申报人提前规划好时间,在智慧南工按照盖章流程申请,完成加盖公章事宜。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丹, 联系电话:58139217,13813959208

电子邮箱:kxsw@njtech.edu.cn


附件:

2020年江苏省科协调研课题选题指南

一、重大战略类课题

1.服务江苏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瞄准世界前沿科技领域和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我省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盲点问题,分析如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创新引领、产业提升、强企兴企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路径,加快建设江苏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2.江苏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研究

针对数字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正在塑造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变化,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研究数字科技发展前沿变化,预判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省内调研为基础,精准刻画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数字治理机制提供战略思路;聚焦数字经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热点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治理体系主导权、数据自由流动、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出数字经济治理策略建议。

3.长三角一体化机制创新研究

主要围绕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在政策引导和氛围营造上下功夫,摈弃拼速度、急逐利的行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把三省一市的创新企业整合起来在一些前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上实现突破;金融机构如何研究产业发展,发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把金融支持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开发创新产品,支持科技创新;产业界特别是企业如何立足科技创新、品牌打造、标准制定,着眼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学和科研机构如何建立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队伍等方面展开研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

4.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主要围绕生态安全监管、水土污染治理、湿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红线划定等方面,系统整合土地、矿产、森林、湿地、水、海洋等相关数据资料,总结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亟需重视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之道,优选有关污染修复的实用技术,建立有机污染智能监管体系,切实提升生态环境监控的全面性、及时性、精准性,以我省为例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案例实践和制度完善,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5.“十四五”科协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集中梳理“十三五”科协事业发展成效、不足和经验,对“十四五”期间江苏科协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科协事业发展的特征,对面临的机遇、挑战、风险、困难做出综合判断,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和数模分析,立足江苏实际,提出“十四五”时期江苏科协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总体目标及实现路径。

6.“十四五”科协组织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研究

研究科协组织如何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动员凝聚科技工作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精准发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如何推进深化改革,强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建设,引导学会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承接政府职能,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作用,提升服务水平;探索建设新型科技智库,打造第三方科技评估品牌,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二、专题类研究

7.民营企业创新与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重点围绕民营企业创新制度环境、民营企业创新决定因素、民营企业创新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研究我省民营企业创新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最终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有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8.区块链技术与江苏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主要围绕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分析区块链的技术发展趋势、专利布局、应用场景,以及引发的商业重构和产业重构的逻辑,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超前谋划发展布局、深耕应用场景、夯实基础设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政务服务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9.促进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机制研究

重点研究如何紧扣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关键核心产品攻关清单,加强技术协同攻关,努力突破一批可能被“一剑封喉”的关键点和“卡脖子”技术,全力破解制约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为提高产业技术密度、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多做贡献。

10.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特色农产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江苏特色农产品的产业融合态势的调研,分析不同乡村地区的差异化资源禀赋和多元化发展需求,全面了解省内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发展态势等,提出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路径,结合实际案例,强化发展路径的落地与实操性,探索政府主导、村民集体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等多种发展以及运营管理模式,针对不同载体推选最优方案,提出江苏省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路径,为江苏更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11.江苏自贸区建设的特色路径与对策研究

重点围绕江苏自贸区建设主要任务和措施,对标国内外先进做法和经验,提出需求—供给清单,加强制度创新的出台前调研、咨询与预判研究,不断增强制度创新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对实施政策和制度进行过程跟踪,采用科学手段对制度进行绩效评价,按照类别开展好投资贸易、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的制度清单和案例研究,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12.“十四五”科技智库发展规划研究

借鉴国内外知名智库发展理论与实践,聚焦新时代科技智库的定位、职能和作用,围绕我省“十四五”科技智库的发展目标、重大任务、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创新思路和制度保障等内容展开研究,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以及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智库建设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江苏科技智库体系建设,构建江苏特色的科技智库发展之路提供支撑。

13.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研究

重点研究如何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注重产学研一体化成效,针对激励机制缺位、工作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系和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法律法规,探索科技服务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合力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

14.创新资源引进方式及优化配置研究

重点围绕区域创新系统和创新资源组成要素的研究,针对创新资源总量不足、配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探讨如何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通过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资源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好国家级、省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依托海外科技社团等组织渠道,灵活有效地引进海内外科技项目、科技人才,最大限度使各类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15.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主要分析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现状,找出生物医药产业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生物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针对生物医药生产企业、医疗单位、科研实验室有机三废资源深度净化治理难题,建立多相态污染物一体化综合治理智能化管控平台,为有机污染物治理全过程绿色监管提供服务。

16.科技助力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主要围绕加强城市宜居建设、城市有机更新实践探索与模式创新,从机场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科学合理建设、都市圈市域快线建设实践、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交通结构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办公建筑停车配建指标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状况与存在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城市建设、交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版权所有:万博体育bet 科学研究院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电话:025-58139212传真:025-58139220邮编:211816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