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规章制度> 学校> 教学研究> 正文
万博体育bet 关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12-06-04

南工校教[2012]19号

一、引子

万博体育bet 是江苏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其前身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均具有百年工程教育的优良传统,培养出闵恩泽等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湘洪等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程教育经验。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建设高水平的创业型大学。学校特制定打造三创型(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优秀工程师摇篮的工作方案。

2009 1129 温家宝总理考察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时指出:这所大学很有特色,课程、实验与科研都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被社会所需要,这样的办学方向也是对的。同学们不仅要学会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创业的本领。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优秀后备工程师。

(二)基本思路

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追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华盛顿协议》和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校企合作培养为手段,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培育 高工级 教授师资为突破口,以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为抓手;着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的有效路径。

三、培养层次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分三个层次: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

四、参与专业

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行业特点和办学优势与特色,先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我校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同时在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的相关专业上逐步推广。

五、培养学制

实行分阶段培养,学生完成相应阶段的培养环节并毕业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标准学制:

本科:4

硕士研究生:2

博士研究生:3

纵向上的校企全程联合培养。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及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设置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均要达到一年。

横向上的分阶段培养。分别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培养后备工程师,三个层次之间建立分流培养机制。学生必须毕业后才能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

六、培养标准

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创业型大学的目标,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参照国内外对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和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制定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准。各专业根据学校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并将专业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学校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准如下:

(一)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1、有效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具有准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以及理解其他工程师和公众的意见和态度的能力。

2、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认识和界定问题;分辨各方观点与利益关系;搜集相关资料,并分析不同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某一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证据并运用推断、类比等推理方式考察各种方案,最后提出在各种约束条件下(标准、成本、时间、兼容性)的最佳方案。

3、工程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以数学、相关科学学科与所在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与所在专业领域相关的现有技术和新兴技术。了解所在专业领域的标准和规章制度。

4、工程系统能力:整合有关技术学科知识,形成对更大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了解,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5、道德推理能力:能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致力于专业行为规范的应用;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6、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在跨学科项目中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并以全局眼光进行决策和统筹规划的能力。

7、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视野,能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进行专业交流。

8、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意识,培养在工程专业领域追求创新和创造的态度。(二)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身心健康,掌握自我提升身体素质的基本技能和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

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三)博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行业前瞻预判能力,深刻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绿色、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要求。

系统深入地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制造系统以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具有从事大型工程研究和开发、工程科学研究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

具有战略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工程技术集成能力,协调复杂产品开发和设计、复杂工程项目集成与社会、自然和谐的能力;具有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七、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学生的学习分为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本科生在企业学习时间累积不得少于1年。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强化设计与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一)学思结合

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旨在建立基础科学、数学和工程技术之间,不同工程领域之间,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和技术学科之间,以及商业、企业家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因此,学校课程以一种高度跨学科的方式进行设计和讲授。如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开发数学类课程;两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发工程伦理类课程,等等。因此,在第一年即利用数学、科学和工程主题之间的协同优势,为学生应用数学和基础科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进一步阐明学科主题之间的重要联系提供合作机会。通过这种紧密结合的、团队式的讲授教学,不仅可以让教师从教学中分享不同的观点,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其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更广泛的背景和意义。

(二)知行统一

1、动手学习

通过实验室和课程项目将动手学习的教育体验整合在学习过程中。从课程一开始就让学生建立技术知识,发展分析、设计和建造工程系统的实用技能。第一年的数学、科学和工程类课程提供包括建模、仿真和工程系统分析在内的动手项目。科学课程实验提供设计与现代仪器的使用和测试技术的机会。

2、基于项目的开放式学习

在全部四年课程中都有项目,而且这些项目的规模、复杂性和现实性逐步增加。在开放式项目中,由学生团队确定和定义问题、评估机会;通过对背景因素的理解、资源的适当掌控、并应用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头脑风暴等技巧去解决问题。这种开放式项目以持续两学期、在企业完成的毕业设计中达到高峰,学生团队(通常4-6人)在企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从事带有实际条件约束的重要问题设计。

3、校企联合培养

二级学院与实施企业联合制定的企业培养方案应该突出工程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在保证学生企业学习时间累计达到一年并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下述运行模式之一:

1)企业全程参与4

该模式根据学习进程的不同将企业已开发项目分层次引入,两周或一个月完成一个子项目的设计,每月一考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项目设计能力的形成。企业从大一即为学生提供主要工程项目设计所需器件与材料,派遣公司专家定期来校或通过网络远程讲学和指导。学校为试点班提供固定教室(实验室),配备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坚持早操、集中晚自习、演讲、讨论会以及文体活动等。大四时学生直接到企业参与其项目的开发或在校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实训。

2)企业集中参与1

合作企业提前半年列出实习岗位计划,学校根据联合培养单位提出的岗位及技术需求,在学生完成校内学习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经学习和培训且校企联合考核合格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岗位完成企业阶段学习。

3)企业累计参与1

该模式将企业阶段学习分解为递进的两个部分,时间上主要以“0.2+ 0.8 的方式构成一年企业阶段学习。其中第一部分“0.2”一般在校内学习两年后学生进入企业学习两个月(利用暑假),主要学习企业文化、工程环境、行业标准、工作规范、工艺流程,学生在此阶段结束后,选择由校企双方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根据题目有针对性地完成第三学年的校内专业学习;第二部分“0.8”在完成校内三年学习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进入企业对应部门全程参与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三)因材施教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学校为学生提供可以根据兴趣自行设计的学习方式。

1、自学

要求学生完成4学分的自学课程(含网络视频课程),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开展独立学习和工作。这是发展技能和终身学习生活态度的机会,是在迅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从事工程工作的重要能力。所有实现自学要求的活动,都将在有关领域和感兴趣的问题方面给予学生经验,在理解有关领域的重要概念或探求有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制定学习计划,互相交流在调查过程中获得、运用、分析、综合或评估的知识。自学活动必须明确以下学习目标:(1)在独立工作中发展学生的技能以学习有挑战性的材料,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2)在沟通交流中发展学生有关领域和项目的技能;(3)锻炼学生的技能和态度。

2、非本校学习

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海外留学或在国内另一所大学学习。非本校学习的体验一般为一个学期,最多不超过一年。

3、研究

学生可选择通过参与研究活动强化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在其本科生涯中及早介入科研,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即可参与研究活动。学校提供教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学生可从研究活动中获取学分或得到报酬(两者只获其一)。

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去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研究、开发、营销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工程专业的高级学位和其他专业的学位。

(二)基本原则与构架

树立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即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加强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设计与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推动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1、需求引领原则

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确立人才培养标准,同时强调个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并通过构建适宜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培养体系予以实现。

2、项目引导原则

改变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工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组织教学,精心设置工程实践项目,通过项目中的工程实践问题分析引导出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对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能力培养。

3、目标细化原则

切实将总体培养要求细化落实到每门课程和课内外、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要素在各个培养环节中的有机融合,并根据课程目标、性质和内容设计最贴切的考核方式,通过统筹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和人才培养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4、特色凝练原则

培养标准与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和国内专业规范接轨的同时,结合我校传统服务面向的发展需求,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上突出专业特色。

5、科学评价原则

制定基于能力导向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


(三)培养方案的制定方法

课程1

课程2

……

知识

能力

素质

……

图2 培养方案的制定方法

大纲(Syllabi/学习结果比较矩阵图

知识与能力

课程

学习结果

培养目标

包括学校的特质培养

教学大纲

知识、能力、素质

的具体要求

学习结果

知识、能力、素质

具体课程

课程体系

课程群模块

基于项目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

探究式的学习

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实习与实践

分解和细化

教学方法

Teaching & Learning Methods

课程计划

Curriculum

教学大纲

Syllabus

科研教学融合学习

企业

行业

教师

校友

政府

社会各界

目标

Goal

保障体系

Quality Assurance

ISO管理标准

ISO9001ISO40001

问卷评估

工程师认证

专业认证

反馈与持续改进



(四)课程设置

针对工程师的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着重围绕以下方面而展开。

3课程体系

1、工程技术等工具类课程

工程是使用技术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学生需要掌握高超的工程技术材料的使用方法,同时也要求将这些材料与其应用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从最早的建模和仿真活动中,通过各种项目的工程原理和面向用户的协同作用来设计课程,使学生不断地把工程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2、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

数学和科学课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对科学和数学深刻性和精确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教给学生科学和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技巧,这些思想和技巧的运用使工程成为可能。

3、设计类课程

在四年的课程中,学生运用技术和非技术知识与技能完成设计项目,深化对设计过程的理解,明确和定义问题,探究有助于做出设计决定的背景因素,并掌控必要的资源来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的设计能力通过一组序列化的设计课程得到强化和进一步发展。

4、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

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的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这些课程涉及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概论、撰写说明性文章和实践、引入批判性思维和背景知识,对不同学科的观点和内容进行整合等。学生通过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发展他们关于社会、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广泛知识,培养在工程或其他学科学习中应用情境性思维的能力。

5、创业教育等其它课程

创业是把握机遇、实现人的需求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对成功创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理解将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工程师并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为此,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学校支持创业学习。毕业生将展现把握社会、技术和经济机遇的能力,预测挑战和机会成本,并做出何种机会最值得追求的决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诸如创业杯等各类竞赛的课外活动方式探索创业过程,发展评估机会的能力;学生也可在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孵化器中追求创业机会,这一孵化器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空间。

(五)考核方式

1、成绩构成多样化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各项有效学习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经验积累,以获得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的发展,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加大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程写作、PPT演讲、小组讨论、总结报告、文献综述、专题调查报告(或开放性的大作业)等平时作业不少于3次的成绩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应≦50%

2、成绩相对评定

各门课程最后确定的总成绩中,优秀率(90分以上)不得超过30%,不及格率(60分以下)不得超过10%。任课教师在确定最后总成绩时,应按照事先已告知学生的相对成绩评定办法进行。如因特殊原因,优秀率和(或)不及格率超过上述范围的,应说明充分理由。

(六)专业培养方案

1、专业培养目标

2、专业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态度要求)

3、主干学科

4、专业主干课程

5、标准学制与授予学位

6、课程体系及其学分构成

7、校内教学计划(分学期的教学计划)

8、企业培养方案

9、知识能力大纲与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九、师资队伍

学校将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力争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至少有6门专业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或参加3个以上的大型工程项目的教师主讲,我们将通过如下几种途径实现这一目标:

(一)直接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学校将直接从企业聘请部分工程科技或管理专家作为本计划的兼职教师,开设相关的专业课,大型跨国企业或国有大型企业的专家优先聘任。兼职教师必 须具有 博士学位,同时在企业从事与工程科技相关的工作至少5年以上。只要条件合适,也可考虑企业已退休的高层次工程科技和管理人员。学校负责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在学校财政的支持下,确保各试点专业聘请的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35人。

(二)从企业引进高层次工程科技人员到学校任教

学校尽一切可能的途径,在国际大型跨国公司或大型国有企业物色合适人员,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作为人才引进到我校执教。在人事处的支持和配合下,学校力争每年从企业引进至少2名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到校任职,直接参与我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三) 从企业 博士后流动站择优选留新教工

学校每年选留毕业生时,优先 从企业 博士后工作站选留部分直接从事大型工程研究的博士后人员,进入学校任教。

(四)选拔部分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受训或兼职

利用我校长期以来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大型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同时学校也选拔部分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工程能力的培训。学校也将提供优惠条件,允许部分青年教师到企业兼职一段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挂职锻炼、合作培养的方式,有计划地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国际知名企业、大型设计院所去定期培养,以强化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

十、教学条件

学校的各类科研教学资源,包括科研平台(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课程平台、实验(实践)平台、语言训练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国际交流渠道,全部优先向试点班学生倾斜开放。同时,为配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学校将专门扩建 10000平方米 的工程训练中心,保障计划实施专业学生基本工程能力训练的条件。

学校与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企业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要有专门机构协调管理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工作。企业要根据培养方案(企业阶段)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学安排,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与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尽可能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结合企业需求,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重大科技与工程创新的机会与平台。

十一、学籍管理

为加强对试点专业学生学业过程的管理,以保证其完成本科阶段学业后,多数学生能被免试推荐攻读工程硕士(若获得教育部授权)。在原学籍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拟补充如下规定:

(一)在第四学年的注册方式上,只要符合注册条件并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可允许学生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网上注册等方式远程办理注册手续,以便实习地离学校距离远的学生办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二)只有符合下列条件者才可升入高一年级:

1、一年级学生只有获得一年级课程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后,才能升入二年级;

2、二年级学生只有在补修完成一年级所缺课程的学分,再加上二年级课程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后,才能升入三年级;

3、三年级学生只有在补修完成一二年级所缺课程的学分,再加上三年级课程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后,才能升入四年级。

(三)为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增加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考核,合格者才准予毕业。

(四)第7学期在企业从事的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合格,才能进入毕业设计环节。

(五)只有当本科阶段GPA≥2.0才能进入硕士阶段(若学校获得教育部授权)。

(六)从试点专业转出到非试点专业的学生,可按照原学籍条款执行,按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读课程。

(七)为保证学生第四学年在企业实习的质量,未通过的课程,按原有重修程序办理后,可允许其自行修读或为学生提供定期网络远程修读支持,学生可提前返校集中复习后参加考试,亦可直接返校考试,来回路费由学生自行承担。

十二、质量体系与持续改进

(一)专业认证体系

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评估;突破国家及单一教育系统的局限,引入以实质相当为原则而建立起来的跨国家互认学历的国际认证标准及程序。

(二)学习投入评价体系

借鉴英美澳等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方法,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学习经验和产出为基准的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三)ISO9001-2000质量认证的教学管理体系

我校教学管理在20068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专业建设、培养方案、课程管理、教材管理、实践教学、教学运行、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处理的PDCA循环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通过上述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形成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回路的持续改进系统,确保各类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质量。

十三、组织管理与政策措施

(一)组织管理

1、卓越工程师培养指导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 欧阳平凯 教授任组长):指导和审批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关的文件(如培养方案、学籍管理规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和教学经费保障等)。

2、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曹湘洪院士等工程界教授级高工组成):指导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遴选企业指导教师,协调校企合作关系。

3、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小组(由校企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起草相关文件,协调和落实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关的各项事宜(如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学生实训、教师培训、质量监控等)。

4、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5、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和1名辅导员。

(二)保障措施

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培养中国未来优秀工程师是我校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必然要求。学校将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1、结合绩效工资改革,学校将组织由人事处、教务处和实验室等有关部门,制定面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企业教师)聘任、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事宜展开讨论,制定出对工科教师的工作要求,使其能将科研和教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兼顾。并建立相应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对教师从职业道德、教学效果、业务能力、工程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人性化的规范评价。提高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师的待遇。

2、加强实践条件建设,新建1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

3、启动青年教师工程背景增强计划。选择一批骨干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每年选派20名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1年左右,并切实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来源和相关待遇。

4、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吸引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背景、企业界的工程科技人才到学校任教,每年15名左右。

5、给试点专业配备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教师任班主任、辅导员和指导教师。

6、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实行单独的财务预决算。



发布:admin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