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NAVIGATION

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

时间:2019-05-06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

主讲人:王海辉

时间:2019年5月10日上午10:00

地点: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B楼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介绍:

1975年生,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专长:无机膜分离与膜催化的研究。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做洪堡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员。2007年被华南理工大学引进回国,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年入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2018年入选广东省杰出人才(南粤百杰),201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中德合作、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以及广东省高层次人才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资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和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2017年)。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IChE Journal,Angwan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Advanced Materials, Chemical 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0余篇,论文被引用12000余次(Google Scholar),H因子:57,自2014年起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领域)

主要内容:

便携式电子信息产品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对与之匹配储能器件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它们具备更高的能量/功率密度和更好的柔韧性,电极可弯曲/压缩,而无结构失效和性能损失,以满足柔性设备的需求。目前,柔性电极的制备主要是通过将活性物质负载于柔性基底而获得,而基底材料较重的质量以及较差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严重制约了储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等。为此,本团队提出构建自支撑多孔柔性电极的策略,发展了大面积柔性自支撑电极、柔性可压缩电极等,并应用于锂/钠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体系。


主办单位: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活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