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中国青年报〕1200多年前传统工艺进大学校园,师生感受劳动创造美

时间:2024-05-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超 朱琳 马慧子 摄影: 编辑:韩子旭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朱琳 马慧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一块块蓝白相间、经由植物染制的染布在晾绳上随风飘动,划出美丽的弧度,伴随着春日午后和煦的阳光,形成校园里别样的景致。这是近日万博体育bet 食品与轻工学院的师生“匠人”们,正在音乐台开展的“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劳动教育实践。“藏”在轻化工程中的美丽“显露”出来,劳动的幸福感载着源自1200多年前的传统印染工艺,从历史走到了现实,吸引往来师生们竞相驻足。

该校轻化工程专业2102班王芮同学,用纱线在事先准备好的布匹上进行扎、卷、叠等,打绞成结,再将布料浸泡在靛蓝的染液里,添加好助剂来固色。

一个小时后,布料经清洗后被放置于空气中慢慢氧化,变成蓝色,王芮小心翼翼地拆除打绞时用到的工具,蓝色的布匹上现出了各式美丽的花纹,一块精美的染布便制作而成。

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301班邱舒颖已经将事先设计制作的印染服装穿在身上,兴奋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传统工艺,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印染成品,满是惊喜。”

据活动指导老师郑春玲介绍,这次印染实践中首先用到的是扎染工艺,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然后通过草木染工艺,提取自然植物中的色素,对被染物进行染色。扎染工艺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印染工艺汇聚了人们的智慧结晶,这种来自自然和人文的双重馈赠应该被青年人知晓,他们是最好的传承者。”南工大食品与轻工学院辅导员、活动指导老师马慧子介绍,不同的折叠、捆扎和染色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是开展劳动教育、美学教育的重要契机,“今天我们把它搬到春天的校园,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接触、体验到印染工艺带来的震撼,感受劳动创造美的愉悦。”

据悉,2018年,该校就开设了“扎染的魅力与传承”第二课堂活动,后来结合公益实践、党日活动,丰富了劳动实践载体和内涵。

“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我既帮助了山区的孩子们,也收获了成长。”该校食品与轻工学院励志学社学生负责人、轻化2201班吕朋儒同学在现场又一次摆起了义卖摊位,在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他和同学们亲手制作了印染工艺品进行义卖,购买了157册书籍,捐给了广西治平小学的孩子们。

2024年4月30日《中国青年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4-04/30/content_o6x8zLuX.html?gid=VnDMvYk4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