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芳记者葛思佳)日前,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报道了国内外研究人员为解决全球性塑料污染问题提出的3种策略及其标志性研究成果,万博体育bet 生物与工程学院教授姜岷领衔的合成生物工程团队在塑料生物降解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位列其中。
“除了通过经济惩处或政策杠杆等限塑措施外,塑料处置大致可归为分类回收再造、焚烧供热发电、化学分解循环、填埋集中处理等。”姜岷介绍,当前塑料垃圾处置主要以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为主,但新旧塑料混合改性再造,在提高塑料使命的同时,会使塑料成分氧化断链最终导致寿命终结;焚烧虽快速,但存在二氧化碳和毒性物质排放问题;化学循环分解可将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新的基础化工原料,但其投资、技术和环境要求高;填埋处置会造成巨量的碳资源浪费。“酶催化降解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将聚合物解聚为单体或低聚物,用来制造与原生塑料性质相同的再生塑料,达到闭环回收的目的,使得无限期地回收塑料成为可能。”该团队董维亮教授在垃圾填埋场、森林和海洋中筛选出20多株能够分解聚氨酯塑料(PU)的微生物,并在挖掘改造关键的塑料解聚酶,这些微生物和酶在2至3天的时间内,能将90%以上的PU降解,极大地推动了塑料酶催化解聚技术的发展,因此被《自然》关注并报道。
对“白色污染”家族中的另一支--PET塑料,该团队周杰副教授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对PET塑料解聚酶进行再设计,可实现其完全解聚与循环利用,杜绝微塑料、微颗粒的产生。目前,此降解方法进展顺利,原料预处理、酶制剂生产、原料催化解聚等技术已进入中试验证阶段,正在与相关企业进行产业化合作洽谈。
“努力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加快对废弃碳资源研究,做到变废为宝、友好环境。”长期以来,姜岷团队致力于通过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环境问题,为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的生物经济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混菌体系的合理设计和构建,将难以降解的秸秆、餐厨垃圾、废弃塑料等转化为有用化学品,技术成果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应用。
2023年5月17日《江苏科技报》第03版: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12361/123171/13353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