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专访徐南平 寻找危机后增长支点:6000亿科技内需的逻辑

时间:2009-03-16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6000亿科技计划拉动内需,仍需一个解释。

  全国政协委员徐南平向本报记者透露,“金融危机袭击后,中央以及地方各级领导都到一线调研,并发现一个共性:那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那些技术含量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则受到了严重影响。”

  仔细琢磨,这个共性其实是常识,但此番在危机中被突出重视,常识的分量才显现。6000亿科技计划的提出,也正是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调研时首次透露,并随即作为中国拉动内需的五大支撑之一。

  对于江苏这样一个科教资源诸多要素全国排名第一的省份来说,这或是一个新机遇。现在这个工作则是落到徐南平头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出任江苏省省长助理,这是2008年江苏新一届政府的亮点之一。徐南平院士说,2008年3月底省委书记梁保华找他谈话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梁保华对48岁的徐南平说的第一句话让其心动。“南平啊,江苏下一轮发展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我左思右想,想来想去,还是在于江苏的科教优势。”徐南平回忆。

  2008年4月1日起,徐南平有了新的工作:江苏省省长助理,协管科技与教育工作。在此前,他是万博体育bet 党委常委、副校长,是中国膜领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更早之前,江苏为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从高校院所选派了一批学者挂职担任地级市分管科技的副市长,徐南平曾在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市,挂职2年。

  复苏的科技逻辑

  《21世纪》:金融危机袭来,在中国政府诸多救市政策中,科技6000亿投入是拉动4万亿刺激计划中五大支撑之一。但科技投入跟基建项目不一样,需要的时间和效果都不容易确定。在4万亿拉动盘子,其逻辑在哪里?

  徐南平:金融危机袭击后,中央以及地方各级领导都到一线调研,并发现一个共性:那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那些技术含量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则受到了严重影响。此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启示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抗击风险最可靠、最有力的办法。因此,治标的意思是要保持企业当前的平稳发展;治本,则是要提高企业抵御经济风险、实现长远发展的能力,关键是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这次金融危机使得全社会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安排4万亿投资的基本出发点,你就会很自然地理解为什么科技要占这么大的比例,这是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的必然选择。

  另外一个层面,也就是历史的经验。你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历次经济危机过后,经济能够复苏靠什么?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实际上就是靠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兴起,才能支撑下一步发展。

  一把手工程是否有效

  《21世纪》:各地发展不同,科技的支撑也不同。很多地方开始提跨越式发展。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以江苏为例,发展也有苏南苏中苏北不同的三个经济层次。对此江苏会如何选择?

  徐南平: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共同发展,这是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但这也决定了江苏面临的发展任务比较艰巨。

  对苏北来说,当前工业体系尚不健全,因此必须在更高的起点上构建新的现代工业体系。所以苏北提出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这已成为国家战略。但苏北发展与苏南原有模式应该有所不同,苏北发展的集约化程度要更高、技术水平要更高,要更具可持续性,更具环境友好性。

  苏中呢,目前已具备较好的工业基础,处于升级与转型两者之间,要加快提高利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能力,在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

  苏南则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转型升级的压力大,面临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苏南制造业基础好,要以全球的视野和战略的眼光,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推动产业向两端延伸,一方面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品牌经济。

  从全国经济发展现状看,东中西部情况不同,科技发展重点也可以因地制宜。

  《21世纪》:现在来看都有哪些效果体现?

  徐南平:本次金融危机虽然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但江苏去年科技经费一点没有减少,反而较大幅度增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从实际出发,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工作力度非常大,形成你追我赶搞创新的生动局面。

  目前凡是做的好的都尝到了甜头。比如,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同志去年考察过的一家苏州企业,它以前是靠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企业发展起色不大。后来通过自主创新,申请了1000多项专利,做出了自己的品牌,销量很好;而同时贴牌产品的比重下降很快,这“一升一降”的背后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不仅使这家企业发展加速,而且具备了较强的抗击经济风险的能力,这是有没有科技支撑情况迥异的活生生的例子。

  科研人员与企业家如何捆绑?

  《21世纪》:科技对经济有支撑作用,这是无需论证的。但是到底有多少支撑作用,与巨额的科技投入的效率是否匹配,这被认为是一个难题。很多科技项目,成果是一方面,而能否市场化是另一个方面。如何解决?

  徐南平: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由于体制问题,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企业不搞研发,所以造成如今企业创新能力不高,这是中国企业存在的一大弱点。所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必须解决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不确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难题。

  过去的老体制,导致众多科技成果往往束之高阁。近年来,江苏实施了400多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展壮大了一批高技术新兴产业和企业,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比如通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苏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值占到全国的70%左右,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产值占到全国的50%,催生了一大批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切实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目标导向难矛盾。2009年,我们设立了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支持企业与高校在一些技术前端上进行合作。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要申请基金,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个是近年来有没有企业真正将钱给你做研究,第二个是你的成果是否真的能够进企业。

我必须强调,设立这个基金的目的就是将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推向市场,不是找政府要钱做研究,而是向市场要,谁代表市场?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给科研人员研究经费了,就表明你的想法、你的成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如此一来,把科研人员与企业家绑在一起,就会从根本上扭转高校院所的科研导向,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设立这样一个基金,也是想通过机制上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企业及早介入高校院所的研究工作。

  第二,要发挥科技引领未来的作用,在一些重要领域超前布局,为江苏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科技引领未来,实际上是通过科技创新产生新的产业。在这个问题上,创新园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创新园区是引领产业转型、集聚海内外技术和万博官方app下载 的重要载体,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与科技结合的重要平台。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创新园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美国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转型,主要是通过“硅谷”等创新园区带动实现的。战后台湾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主要依靠新竹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院和风险投资等“三驾马车”,归根到底是新竹科技园。

  为推进创新园区建设,今年江苏将启动实施“创新园区提升工程”,规划建设10个核心创新园区;建设20个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覆盖全省13个省辖市;科技创业园覆盖到苏南、苏中地区的所有县(市),苏北县(市)覆盖率超过50%。

  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制度。江苏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下一阶段的发展必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也就是知识经济。今年江苏省政府以1号文件下发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订了“共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合作协议。把一个省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区,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落实政策才能普惠

  《21世纪》:在科技内需拉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效果?

  徐南平: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是科技工作非常重要的方面。2009年,我们计划组织科技管理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创新政策宣传,帮助企业落实创新政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指导。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同志在去年召开的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指出,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是“一把手工程”。我个人观点是,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是科技工作的第一抓手,比做科技项目更重要。

  《21世纪》:这样做是不是出于效率的考量?

  徐南平:科技创新需要千军万马,落实创新政策是普惠制,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享受,是面的推广;而项目仅仅涉及几个点,受惠的是部分企业。点面结合,才能够有力推进,面比点更重要。

  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首先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成为掏钱的主体。至于政府,就是通过落实政策,诱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考察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政策,并不比发达国家差,甚至更全更优惠,关键是抓好落实的问题。

  《21世纪》:我看了你作为省长助理的政府工作行程,一年来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企业学校调研。这是处于何种考虑?

  徐南平:科技工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这是很重要的内容,江苏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这样科技工作才能有突破。我本人一直没有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