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正文

[新华日报]无缘奥运不是灾难 “体教结合”让垒球逆市飘红

时间:2009-04-10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新华报业网讯 奥运会是竞技体育的最高殿堂。无数在奥运会大门外徘徊的项目打破头想挤进去,而那些因为奥运“瘦身”运动而暂别奥运舞台的项目则容易给人凄凄惨惨切切的感觉。在现行体制下,一旦从奥运项目变成非奥运项目,经费削减、运动队裁撤乃至整个项目的萎缩往往会接踵而至……
  然而,记者昨天在采访中国垒球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时,却意外地发现,尽管无缘2012年伦敦奥运,垒球在国内却依然如火如荼。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人士称,垒球项目在全运会中将继续保留。翻开今年赛程表,20多项国际、国内赛事排得满满当当。全国已有15个大中城市的90多所中小学开设软式垒球(经改良后适合中小学开展的垒球运动)体育课,参与学生达4万多人。对于记者而言,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惊喜。暂别奥运的垒球如何能逆势飘红?是什么让小小的垒球竟能焕发出如此大的魅力?

  暂别奥运其实也是机遇

  2005年7月,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12年伦敦奥运取消该项目。2008年,中国女垒姑娘们在家门口含泪上演绝唱……无缘伦敦奥运,中国垒球是加大投入还是维持现状,抑或是缩减编制?一时间众说纷纭。不少项目退出奥运后便急剧萎缩的先例,更让人对中国垒球的前途充满了疑问。

  不过,与会的垒球界人士却并未流露出悲观。兼任国家队和江苏垒球队主教练的宋秋元对记者说,目前有包括垒球在内的7个项目正积极争取进入2016年奥运会,结果将于今年下半年揭晓。国际垒联正积极运作,作为女子集体项目,垒球很有希望成为两个幸运者之一。

  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江秀云想得更为长远。她对记者说,和能否重返奥运相比,我们更关注垒球在青少年中的开展。目前,当务之急是抓垒球的普及,抓青少年垒球。如果在青少年中扎不了根,即使垒球回到奥运,中国垒球仅靠几百名专业选手也是难以为继的。她说:“离开奥运大家庭,垒球界当然很难过。但我们更应把这当成一次机遇。没有了金牌的压力,我们反而可以放下包袱,耐下心来完善梯队建设,做好项目的普及推广工作。”

  江秀云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投身垒球运动,中国垒球才有做大、做强的空间。今年,我们将在全国100多所中小学推广垒球,计划全国至少要有20万人学会打垒球。

  体教结合做大做强塔基

  万博体育bet 校长欧阳平凯自豪地回忆道,垒球队自2002年组建以来取得多项佳绩,今年更一举夺得十一届全运会垒球预赛冠军,其“省队校办、体教结合”组队模式受到各方一致称赞,更被授予“中国垒球‘体教结合’示范高校”荣誉称号。

  对专业运动队来说,运动员退役安置一直是个老大难。但对大学生选手来说,却没有这样的困扰。万博体育bet 副校长朱跃钊告诉记者,这些同学平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文化课,时间基本对半开,两不耽误。毕业后,可继续留队也可选择退役。如果退役,还能拿到一笔补偿金。“她们和普通大学生毕业时年龄差不多,拿的都是本科文凭,不存在以往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再进校混文凭的现象。”从事垒球教练近30年的宋秋元说,大学生队员确实不一样。尽管一开始可能基础差一点,起步有点难,但上手非常快,学得很好。在采访队中元老主力投手王兰等队员时,记者也明显感觉到,女垒姑娘们思路清晰,对垒球、对人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规划。

  与此同时,我省也非常重视普通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垒球训练点布局。目前,全省已有11个市开展棒垒球运动,其中7个市建有高中、初中两个级别11支棒球队、8支垒球队,全省10多家高校开设了棒垒球选修课,建有棒垒球队的小学也有26所,棒垒球普及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宋秋元介绍说,像南京、无锡、常州的一些高中,垒球场地条件甚至比不少外省市的专业队都好。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教研部主任王建说,后奥运时代,中国面临着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过程,更需要将关注点从竞技体育向全民健身转移。体教结合,是结合双方优势,从青少年抓起,避免了过度开发、揠苗助长。调查显示,软式垒球已成为全国100多所重点学校的首选,预期直接受众人群不少于20万人,间接影响人群在60万人左右。“以前不少竞技体育项目,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塔尖,形成一个倒金字塔,往往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基础力量——‘塔基’的培养。我们就是想在青少年时期将竞技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是时候把人才培养的金字塔立起来了。”王建说。

  让更多人享受运动乐趣

  “绿色的草地、蓝色的天空、红色的内场,看着橙黄色的垒球上下飞舞,实在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场景。”这样的描述,出自万博体育bet 垒球社团一位大学生的手笔。朱跃钊副校长告诉记者,垒球进入学校,除了在体育锻炼层面对广大学生起到积极作用外,棒垒球运动呈现的激情、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极大地影响学校文化。“不管垒球能否重返奥运,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我们并没有把开展垒球看成对竞技成绩的追求,更把其看成一种文化。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参与进来,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在采访中,有专家如是说,“体育的本质就是让每一个人身体健康,而不是一枚枚金牌的累计。”确实,体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快乐,而不是锦标、政绩。暂别奥运会,从某种角度来说,该项目势必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上有所损失,但却是回归体育本源、打好根基的一次大好机会,否则在奥运争光的压力下,很难从容梳理符合垒球自身科学发展规律的思路。让青少年都参与到体育中来,无论男女、高矮胖瘦,全员参与,在个性表达中享受体育的乐趣,最终出于对某种项目真正的热爱,而选择走专业化的道路。这样的体育发展模式,是生态型的,也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坚持体教结合,眼下直接受益的是孩子,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本报记者 董晨 孙庆

http://news.xhby.net/system/2009/04/10/010479355.shtml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