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了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项目情况,全部授奖项目共294项(一等101项、二等193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29项(一等42项、二等87项),技术发明奖43项(一等20项、二等23项);科技进步奖117项(一等39项、二等78项),推广类3项(一等0项、二等3项),专利奖2项(一等0项、二等2项)。
我校荣获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其中化学化工学院陈苏教授主持完成的“荧光量子点的可控制备、组装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胡永红教授主持完成的“益生芽孢杆菌发酵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陈苏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荧光量子点的可控制备、组装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项目针对实现量子点高效量子效应与其光电能量转化与应用,其难以逾越在制备与组装过程中功能失效的理论与实践的共性问题,研究采用界面组装、绿色强化制备及与聚合物作用力调控组装的手段,探索发展荧光量子点及其器件在制备过程中量子效应的功能演变规律及科学内涵,深入理解与量子点材料相关的量子产率与其多维度形貌构效关系,针对新型量子点的高效绿色制备与新应用,采用逆向而行的剪裁与分子设计思路,形成了构建单元、组件体及器件集成优化的新方法与新技术,以解决量子点在LED、显示器等重大领域的应用新突破。本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3.0以上50余篇,影响因子7.0以上12篇,封面文章7篇,SCI引用1200余次,并被Science News、Nature-NPG Asia Materials和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等权威学术媒体亮点报道。
胡永红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益生芽孢杆菌发酵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益生芽孢杆菌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项目组通过多年研究,构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芽孢杆菌高密度培养与多阶段发酵关键技术,有效提升菌株活性及发酵水平,成功应用于医药、农药、肥料、食品等领域,达国内先进水平。项目组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其中授权11项;发表论文32篇;出版专著2部。该技术与多家企业实现转化并协同江苏省农科院及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成功推广,依托合作企业建成了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江苏省多肽类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推广类)和专利奖。该成果奖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每年评审一次。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二等奖的项目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文:科研部;校对: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