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王刚教授、清华大学黄杜若教授受邀来我校作学术讲座

时间:2021-10-22 来源: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作者:陈国兴 摄影: 编辑:李东志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10月21日下午,应我校岩土工程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邀请,香港科技大学王刚教授、清华大学黄杜若教授分别来校作题为“砂土‘再液化’试验及微观力学研究”和“岩土地震工程MPM大变形数值模拟”的学术讲座。线上线下300余人聆听学术讲座,其中,岩土所师生约50名。讲座由我校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国兴教授主持。

王刚教授结合近年来的地震实例,表明砂土场地会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经历多次液化,且曾经液化过的土体抵抗再次液化的性能会有极大不同。他通过空心圆柱扭剪仪对不同密度的砂土液化-固结-再液化过程进行测试,揭示加载历史和土体组构各向异性对再液化抗力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能量的判别准则,深入探讨了利用三维离散元方法进行微观力学研究,模拟土体颗粒的真实形状,展现土体微观结构在液化-固结-再液化过程中的演化规律。

黄杜若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数值计算方法物质点法(MPM)。黄教授将MPM方法应用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重点介绍基于谱元法(SEM)和物质点法的大区域地震滑坡多尺度仿真分析:在区域尺度,SEM用于模拟从震源到复杂地形的地震波传播;在工程尺度,MPM模拟地震滑坡的破坏、滑动和沉积的非线性大变形过程。MPM计算了1971年美国San Fernanduo下坝地震破坏的再现,及SEM-MPM多尺度计算方法用于模拟2014年中国鲁甸M6.5地震引发的红石岩滑坡过程,并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

两位教授在汇报后和与线上线下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展开了深入交流,针对疑问进行了解答。

作者:陈国兴(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审核:周峰

Baidu